金融情报局网_中国金融门户网站 让金融财经离的更近

袁家海: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还有哪些短板急需补齐?

当前位置:金融情报局网_中国金融门户网站 让金融财经离的更近>汽车 > 正文  2023-08-07 12:15:07 来源:中国环境报

国家能源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良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稳定增长。截至6月底,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3亿千瓦,同比增长18.2%,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可再生能源作为我国发电新增装机主体地位进一步夯实,保障能源供应和推动清洁低碳转型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迅猛发展的同时,还有哪些短板急需补齐?作为能源安全“压舱石”的煤电产业,又该如何谋划未来发展之路?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

为支持可再生能源行业在无补贴时代继续良好发展,国家正逐步完善绿电、绿证机制,承接可再生能源的绿色属性价值,发挥绿色溢价“补贴”作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环境报:截至2022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经超过煤电。可再生能源近年迅猛发展在您看来有哪些原因?

袁家海:可再生能源行业近年迅猛发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制度的导向作用。我国提出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2030年达到25%,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等目标,扩大了可再生能源的需求空间,推动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

二是国家财税政策补贴的大力支持。在新能源发展初期通过度电补贴、“三免三减半”税收优惠减轻新能源企业成本负担,助力发电技术快速降本,顺利过渡到平价上网的自主市场竞价新阶段。

三是保障性消纳、火电灵活性改造和市场化机制等体制机制优势,为可再生能源跃升式发展提供了消纳空间。可再生能源弃电率已经由2018年前的10%以上降至目前的5%以内。

四是技术进步带来的规模化发展。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体系,具备全球最大的百万千瓦水轮机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全球前十风电整机制造商中我国企业占据六席,全球前十光伏组件供应商中我国企业占据八席。

中国环境报: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发展中还有哪些短板需要弥补?

袁家海:我国采用的是集中式与分布式开发并举的发展模式,在现行的电力市场格局和电网运行体制下,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并网消纳负担逐渐加重。这主要体现在(非火电)配套电源和输电通道协同建设滞后、风光大基地整体经济性不佳、省间电力交易机制促消纳效果有限等方面。同时,东中部地区分布式电源发展进入瓶颈期,主要面临配电网网架结构薄弱、自动化程度低的物理约束和“过网费”标准未统一、市场化交易受阻等机制约束。

我国需要统筹推进大型风光基地开发,完善“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以下简称“两个一体化”)的规划、建设、运行、交易机制,破局区域电力市场建设,以“两个一体化”进一步推动新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实现“电从远方来”,充分发挥清洁能源的主力军作用。同时,厘清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用户侧储能的接入和过网费标准,以分布式交易为突破口加强可再生能源就近生产消纳,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新的商业生态体系,进一步释放我国风光资源利用潜力。通过微电网和局域网建设,形成点状支撑网络,从而提升电力系统可靠供应能力,提高区域新能源自主平衡能力。

中国环境报:政策性补贴在推动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您如何看待补贴政策未来的发展趋势?

袁家海:现阶段,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已经进入技术性平价上网时代,政策性补贴力度在减小并逐渐退出。2021年起,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为支持可再生能源行业在无补贴时代继续良好发展,国家正逐步完善绿电、绿证机制,承接可再生能源的绿色属性价值,发挥绿色溢价“补贴”作用。未来,针对新兴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如生物质耦合碳捕获技术)、农村及偏远地区可再生能源普惠项目等还需要适当的中央和地方性的扶持政策,助力其健康有序发展。

从长远发展和战略全局来看,我国应以底线思维严控煤电新增,大力推进存量煤电机组的改造转型,以改促立。

中国环境报:这几年,我国煤电行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袁家海:近几年我国煤电发展波折不断,先后经历了煤电政策收紧、大范围缺煤限电、煤电抗压保供、燃煤发电全面市场化、煤电核准审批放开等,煤电发展方向不明朗。

2020年底,我国煤电装机规模控制在10.8亿千瓦。在“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陆续提出“‘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严格控制新增煤电项目”,煤电装机增量呈现下降趋势。2021年,全国新增煤电投产装机仅2803万千瓦,为过往15年的最低水平,“三改联动”(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

但经历2021年三季度全国大范围缺煤限电和2022年四川省高温干旱严重缺电事件后,各地仍主要采用在供给侧增加煤电装机的传统应对措施,煤电项目政策导向发生逆转,煤电核准新建强势抬头,煤电存量机组改造加速。据不完全数据,2022年我国新核准煤电项目9736.5万千瓦,是2021年获批总量的近5倍。

中国环境报:在您看来,煤电行业该如何谋划未来发展之路?

袁家海:从长远发展和战略全局来看,我国应以底线思维严控煤电新增,大力推进存量煤电机组的改造转型,以改促立。

在严控新建方面,按照电力供应“压舱石”的定位,“十四五”期间严格按照“不新建单纯以发电为目的的煤电机组”、“增容不增量、适度超前核准、审慎有序建设”等原则,对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支撑消纳、能源保供重点区域、供电紧张且具备负荷增长空间的区域,按需合理安排项目核准与建设。同时,确保新建机组煤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较高的灵活性调节能力。“十五五”期间,将稳步推进煤电控容减量、降碳减碳,推进煤电电量和电力碳排放双达峰,为全国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基础。在存量改造方面,引导煤电机组全面实施“三改联动”,为电力系统提供基础保障和灵活调节服务。

在市场机制方面,我认为,应建立与煤电基础电力、安全容量、灵活调节等服务功能相匹配的“电能量+辅助服务+容量机制”综合市场体系架构,并引导煤电企业探索转型经营新模式、新业态。(中国环境报 刘秀凤)

关键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