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即老百姓口中的“淋巴癌”,是淋巴细胞及前体细胞克隆性增生形成的一类恶性肿瘤。近年来,淋巴瘤的发病在国内外均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人均寿命的延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免疫力“衰老”,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二是艾滋病(AIDS)的流行;三是各种器官移植的开展和治疗性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大量使用,使患者免疫功能缺陷/失调,引起淋巴瘤发生。
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第五版新分类淋巴瘤类型达111种。从大范围分,可以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包括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也称为非经典性霍奇金淋巴瘤)和经典性霍奇金淋巴瘤,经典性又包括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丰富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4种亚型,其中非经典性预后相对好,很多患者只需局部放疗即可长期缓解,而非经典性霍奇金淋巴瘤无论分期早还是分期晚,均需要化疗或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因此精准诊断霍奇金淋巴瘤的类型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十分重要。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细胞起源分为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来源,不同细胞起源的淋巴瘤又分为多种类型。其中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T细胞和NK细胞来源的淋巴瘤相关发病率低。三种细胞起源的淋巴瘤治疗方案不同,同一细胞起源的不同具体类型的淋巴瘤治疗方案也不完全相同,因此,非霍奇金淋巴瘤精准诊断同样非常重要。
(资料图)
不仅是淋巴瘤WHO分型需要做到准确诊断,淋巴瘤治疗新方法的出现,对淋巴瘤诊断也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淋巴瘤治疗手段不断增多,从传统的化疗、局部放疗、特殊部位如胃肠道、脾脏、睾丸淋巴瘤手术切除、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新兴的基于分子分型的靶向治疗、免疫药物治疗、细胞免疫治疗等精准治疗,使淋巴瘤治愈率显著提高。淋巴瘤的精准诊断,其中包含分子/基因诊断与分型是患者获得精准治疗、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基础。那精准诊断淋巴瘤需要做哪些检查呢?淋巴瘤的诊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其中包括分子病理学检查)综合得出结论。
可自查的临床表现
首先,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局部症状最常见的就是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体重骤减(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盗汗(睡眠中不自主的异常出汗)、皮疹、皮肤瘙痒等。如察觉到以上症状,需及时就诊,以便尽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
三项必做的“化验”
实验室检查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化验”,包括血常规、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等指标。淋巴瘤患者血常规一般正常,也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增多、白细胞增多,当淋巴瘤细胞侵犯骨髓时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因此,不要认为血常规正常就排除淋巴瘤。乳酸脱氢酶和β2-微球蛋白检测是淋巴瘤诊断和复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化验”,大部分淋巴瘤患者这两项指标升高,在治疗中和治疗后下降提示治疗有效。如在治疗后复查时再次升高,要警惕肿瘤复发或进展(肿瘤“长起来”了)。
“拍片子”看看
老百姓常说的“拍片子”就是各种影像学检查,比如B超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象CT检查(PET-CT)等,能够帮助医生较大程度上判断疾病的良、恶性,评估疾病累及的范围,亦可全面、直观的对淋巴瘤进行分期以及治疗后的效果评价。
不得不做的病理学检查——淋巴瘤诊断的“福尔摩斯”
上述检查都不能一锤定音,病理学检查才是淋巴瘤最可靠的诊断(被称为诊断的“金标准”)。因此,病理医生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医生背后的眼睛”。病理学检查如何进行,需要做哪些具体的检测才能获得最终的病理诊断报告呢?
首先,需要获取病理学检查所需的组织样本,即老百姓所说的“切点肉”。可采用有创手术切除肿大淋巴结或微创粗针穿刺活检两种方式,后者因其几乎无痛无创、且方便快速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浅表(如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门诊行B超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深部(如纵隔、腹腔、盆腔)淋巴结肿大患者,放射介入科CT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即可获得组织样本。组织样本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查即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先要将组织样本制作成3-4微米厚的常规HE染色片。HE染色是每位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必做的一项检测,也是最基本的检测。有了HE染色切片后,病理诊断医生在光学显微镜下阅片。显微镜可以将HE切片上组织内的细胞放大20倍至400倍,甚至1000倍,医生能清楚识别细胞的形态,也就是说“细胞长什么样子”。医生根据细胞的“样子”做出初步诊断,若考虑淋巴瘤,则需要进一步检测,包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各种基因检测等。目前,淋巴瘤类型有100余种,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在细胞形态、细胞免疫表型、甚至是基因改变上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相似,因此,淋巴瘤精准的病理诊断需要结合以上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后做出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如同HE染色一样,也是诊断淋巴瘤必做的一项检测,常需要使用包括20种左右的抗体来对组织切片中的细胞进行标记。一部分淋巴瘤类型医生根据HE染色细胞的“样子”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即可做出诊断,但也有一部分淋巴瘤类型的诊断需荧光原位杂交和/或基因检测。以最高发的非霍奇金大B细胞淋巴瘤为例。根据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造血淋巴组织肿瘤第五版分类,非霍奇金大B细胞淋巴瘤具体类型有20种之多,包括1种也是最常见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和19种少见的特殊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需要与“伴有C-MYC基因和BCL2基因或同时伴有BCL6基因易位的双打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鉴别。两种类型在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均有相似,需要做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才能鉴别开来。区分将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两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和预后均不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采用R-CHOP方案治疗,而伴有C-MYC基因和BCL2基因或同时伴有BCL6基因易位的双打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因为更具有侵袭性,需要采用强烈的DAEPOCH方案。
随着分子医学的快速、深入发展,新亚型和新类型的淋巴瘤被鉴定,使得淋巴瘤类型众多。病理学检测对淋巴瘤的精准诊断十分必要,但同时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信息综合分析。只有早诊断、精准诊断,才能早治疗、精准治疗,提高淋巴瘤患者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 易红梅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