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人想进去,进去之后才知道里面有多难。这句话用来形容目前的汽车行业再好不过。由于国家早就明令禁止核准新建燃油车企业,所以想造车的人只能从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
从目前动辄出现的上百家新造车势力来看,想要进入造车行业的人非常非常多,但是大多数都是在门口徘徊,甚至充当门外汉。因为要想真正进入这个行业,还得获得双资质,既包括发改委核准的项目资质,还包括工信部核准的产品资质,而这些都是及其不易的。
8月17日,工信部公示了第311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在拟发布新增汽车生产企业清单一栏中,奇瑞新能源赫然在列。此次公告时间截至8月23日,如果不出意外,奇瑞新能源生产项目将获得工信部审批通过,这也是全国第8家拿下双资质的企业。按照主管部门的规定,只有获得了双资质的企业才能够独立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资质可以说是新能源车企的命门。
为何人人都想要双资质?
新能源汽车行业与很多高要求行业相似,都是必须要持证上岗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证既包括发改委批准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项目资质,也包括工信部批准的新增车辆生产企业资质。
拿到了发改委的资质后,造车项目就可以正式启动了。但是产品要想实现上市销售,还得拿到工信部的资质,让自己的产品能够进入到新车公告体系。
奇瑞新能源在2016年11月份就获得了发改委批准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项目资质,核准信息上显示,该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能8.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的生产规模。
尽管奇瑞新能源拿到了发改委核准的生产资质,相关产品也能够在市场上频频叫好。但是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申报上,却一直用的是奇瑞汽车的资质,新车公告申请的企业主体也是奇瑞汽车。
奇瑞新能源在拿到双资质之后,就可以从奇瑞汽车完全独立出来,在未来进行独立生产、销售。最明显的区别,是之后生产的新车将挂上奇瑞新能源的标志,而不是现在的奇瑞汽车。
同时,新能源汽车盈利一直是车企的难题,此次拿到新能源生产资质后,将势必提升奇瑞新能源的估值与成长前景,有利于奇瑞新能源进行资源重组和融资。或将与北汽新能源类似,之后选择独立上市。
双生证的申请有多难?
对于已经有传统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如上汽、比亚迪等,只需要额外申请新能源准入的资格就可以造新能源汽车,这个资质比较容易拿到。
对于本身就没有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如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这种从传统整车厂独立出来的企业,以及蔚来、小鹏这种完全是新进入者的企业,都是没有资质生产汽车的。只不过对于前者而言,可以借助母公司的资质造车。而对于后者而言则要复杂得多,要么与有资质的车企合作代工生产,要么收购有资质的企业来获得资质,除此之外就只能自己独立申请资质了。
蔚来、小鹏走的是第一条路,找代工厂。威马、电咖走的是第二条路,收购有资质的企业来获得资质。这两条路相对简单,实现起来也相对容易。而此处要说的是第三条路,独立申请资质,这也是最靠谱的一条路。
如何申请资质呢?
首先是发改委的资质。要想拿到发改委的资质,就要符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于2015年6月2日发布并于同年7月10日正式实施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规定》出台半年后的2016年3月26日,北汽新能源成为第一个拿到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2017年5月16日江淮大众拿到了第15张生产资质,从那以后,再没有一家企业拿到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目前已经拿到了发改委资质的15家企业都是按照这一政策要求申请的。
发改委资质封门近一年后,今年5月份发改委发了布《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待这一规定正式发布后,未来申请发改委新能源造车资质都要符合这一要求。
其次是工信部的资质。根据国内相关政策,只有列入工信部公告内的企业和产品才能够生产销售、注册,进入到后续的推广工作和试用工作,即工信部资质。能否拿到工信部资质主要依据是《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这就是很多人口中的第39号令。云度新能源、北汽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兰州知豆、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合众新能源,以及此次公示的奇瑞新能源都是按照工信部39号令的要求申请的。
先拿到发改委资质,然后才能申请工信部资质,一先一后,缺一不可。当前发改委资质大门紧闭,工信部资质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了。待奇瑞新能源拿到了工信部资质后,不知另外7家仅仅拿到了发改委资质的企业谁能够乘势而上获得双资质,为新造车势力打一针鸡血。
质检
推荐